小孩吃藥就像打仗? 藥師教你「餵藥」訣竅
許多人從小都有被「灌藥」的經驗,導致成長過程中對於吃藥始終抱持恐懼的心理。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指出,孩子服藥不接受的不是藥,而是餵藥的動作,建議餵藥嬰幼兒時可以用滴管、餵藥器分次給予,1- 2歲後可透過鼓勵、溝通,或將餵藥變成遊戲,不要強制灌藥,以免藥物嗆入呼吸道或日後抗拒吃藥。
有很多爸媽苦惱小寶貝不吃藥,而為了他的健康,會採取強迫的手段灌藥。寶寶的心理必定產生恐懼與厭惡,即以狂哭、嘔吐的方式反抗。然而專家提醒,不要讓孩子覺得吃藥是件不愉快的事,否則一旦有了這種經驗,日後就更容易排斥。趙藥師提醒,餵藥時,嬰幼兒應盡量以滴管、餵藥器或藥杯分次給;漸漸成長後,可加以適時的安撫、鼓勵或溝通,將餵藥變成遊戲,避免強制灌藥。
善用技巧 寶寶必然配合
善用模仿學習的天性:
寶寶一出生就用視覺、聽覺,不斷在模仿與學習。因此,可用「維他命」來示範吃藥,讓寶寶餵父母服藥,請孩子將藥放入父母口中喝口水,頭往後一仰,再喝一口水使藥順利吞下後張開嘴,讓孩子看藥變不見了,父母吃完後露出微笑。之後角色互換,由爸媽來餵寶寶吃藥,巧妙地利用寶寶喜歡模仿的天性,願意學父母服藥的方式也是運用孩子仔細觀察,快樂學習的特質,乖乖服藥。
改變藥的味道:
當寶寶略感飢餓時比較會主動將藥吞下去,所以服藥前最好不要餵食物、奶或水。如果餵藥方法正確,寶寶仍抗拒吃藥,可能是因為該藥有苦味,可以加甜味覆蓋,例如:將藥粉倒在湯匙裡,再將果糖擠在藥粉上,裹住藥粉,便於服用;或將藥粉與食物混和,讓寶寶感覺藥跟甜點一樣可口而順利吞下。對於會吞藥的寶寶,可以將藥粉包在膠囊內,如此也便於攜帶,問題不難解決。
趙藥師說明,兒童藥劑包括液劑、糖漿、懸浮液、咀嚼錠、酏劑等,會做成孩童較能接受的口味;在錠劑、膠囊方面,4歲以下的兒童,應避免吞服整粒;4歲以上的兒童一般可吞服錠劑或膠囊。若不是腸衣錠或緩釋劑型,可先壓碎錠劑再餵食。當家長發現孩童吃藥後1個小時內吐出,原則上可再補充半量,若在2小時後才吐,可不必再補充。
【趙藥師健康小叮嚀】
寶貝們必須服用藥品時,若藥太苦,含糖果能讓小朋友感覺愉悅,使用少許沒有太大影響的,但不要拿可樂、茶、咖啡等飲料配藥,因為裡的茶鹼,會造成感冒藥內的氣管擴張劑的過度吸收,導致嘔吐、痙攣、心悸等副作用。
更不可拿葡萄柚、橘子汁配藥,因為葡萄柚汁中的所含類黃酮與香豆素成分會抑制一種肝臟及腸道中的代謝酵素,許多常用口服藥物必須依賴這種酵素進行代謝,一旦酵素作用被抑制而使代謝無法進行,這些藥物將會在體內累積而超過正常濃度,可能產生副作用及毒性。
建議,可請醫師開立兒童專用藥劑,且包裝完正及標示清楚的水劑或糖漿劑,不但保持藥品原有的風貌,也可避免用藥不清誤食的情況發生,確記「生病找醫師、用藥問藥師」的正確觀念。